會展科技學院

會展管理軟體

活動後問卷的14個必問問題

  • 337 Views
  • Thu, Aug 14, 2025

活動結束後的問卷與回饋,是取得關鍵洞見、評估與會者滿意度、並優化未來活動的必備工具。要從問卷中獲得有用資訊,重點不在於題目數量,而是要在適當的時機,透過簡潔且明確的問題,取得具體回應。以下整理了 14 個實用問題與設計要點,幫助您快速建立高回應率且能產出決策資訊的活動後問卷。

活動後問卷:14 個建議問題

1. 您對本次活動整體滿意度為何?(例如:日期/地點/講者/議題/餐飲)

建議以 1–5 分或 NPS 類型進行量化評分,並在題後提供簡短的開放欄位(例如:「請具體說明您給予此分數的原因」)。這樣能同時取得可量化的 KPI(如平均分、百分比分布)與質性回饋(如某場講者的表現、議程安排或餐飲品質)。若需更細緻分析,可將「日期/地點/講者/議題/餐飲」拆分為子項目逐一評分,便於辨識優先改善的部分。

2. 您會願意在未來再次參加本活動嗎?為什麼?

此題建議設為單選(會/不會/不確定),並搭配簡短文字欄位,讓受訪者說明原因,例如「內容高度實用」或「時間與工作衝突」。透過交叉分析(如與滿意度分數比對),可判斷哪些因素最影響參與意願,並作為下一次活動的優先改善或保留項目。

3. 您認為我們明年可以從哪幾方面改進?

此題保留為開放式,但可在題目前提供提示選項(如場地動線、議程密度、休息時間、餐飲品質、報到流程、票價)以降低填答門檻,並附加「其他,請說明」欄位供補充。蒐集到的具體建議可匯整成改善清單,並依「影響範圍」與「執行成本」排序,納入下一次的專案規劃。

4. 您願意推薦本活動給朋友或同事的可能性有多高?(0–10 分)

以 0–10 分量表收集 NPS(淨推薦值),並建議同時詢問「最主要推薦原因」與「最可能阻礙推薦的原因」。NPS 可分層(推動者、中立者、批評者)分析,幫助識別需要挽回的群體或可轉為品牌大使的推動者。

5. 您最喜歡本次活動的哪個部分?

鼓勵受訪者列出 1–3 件他們最喜歡的事物(可多選),並簡短說明原因。這些正向回饋是下一次活動要保留或放大的項目,例如受歡迎的互動環節、講者風格或特別企劃,並可作為宣傳文案的社證素材(引言或見證)。

6. 未來您希望我們增加哪些主題或議程類型?

提供一個可勾選的主題清單(含「其他,請填寫」選項),並允許受訪者按優先順序標註三個最想參加的議題。這能直接轉換為下一屆的議程設計與講者邀請名單,並可視需求安排專題工作坊或深度分場。

7. 這次活動是否改變您對我們公司的印象?如何改變?

此題可採選擇題搭配補充文字,例如選項為「正向提升/無明顯改變/負向影響」,並要求受訪者補述具體原因或事件(如講者言論、服務態度、現場安排)。品牌印象的改變常與細節體驗有關,記錄受訪者描述可以發現意外的痛點或亮點。

8. 整個活動中,您最難忘或最有價值的時刻是?

請受訪者具體描述時間、場次或事件(如:「第一天下午的專題座談」或「會場中的 networking lounge」),並說明為何有價值(學到什麼、認識誰或得到什麼資源)。這類描述可作為未來活動流程復刻或改良的依據,也能用來發掘可做為宣傳或案例研究的成功場景。

9. 您在活動 App(或活動系統)中最常使用哪些功能?是否有遇到使用上的困難?

建議列出常見功能選項(如議程、講者名單、地圖、即時問答、社群配對、互動投票、推播通知等)讓受訪者勾選,並在後方提供「使用障礙」的自由欄位(如登入失敗、頁面載入慢、找不到講者資料)。同時請收集使用平台(iOS/Android/行動瀏覽器)以便技術團隊排查與優化。

10. 您的報名與入場流程是否順暢?有沒有建議?

將報名流程拆成關鍵階段(如報名頁/付款流程/確認信/現場報到/識別證領取)並請受訪者逐項評分或選擇是否遇到問題,接著蒐集具體建議(如付款頁面需支援更多支付工具、報到台需增加人手或自助機台)。這樣可幫助營運面精準改善,提高入場效率與第一印象分數。

11. 請留下其他想分享的建議或回饋(若無則可略過)。

此為開放式收尾題,建議在問卷最後保留 1–2 行輸入欄位,並可提示受訪者可分享「最不滿意的地方」或「希望主辦方改進的三件事」。若想提高回覆率,可將此題設為選填並在問卷說明中表明感謝回饋的用途與匿名保密機制。

12. 若您參加的是分會或場次,請問您對該場次/講者的評分為何?(可為多個場次分別評分)

若活動同時進行多個場次,建議把場次分表列出,讓受訪者針對每個場次做 1–5 分評分,並在每個場次下方提供「最有幫助的地方」與「改善建議」兩個短文字欄位。針對講者回饋可以進一步分析主題受歡迎程度與講者授課風格是否合拍,便於未來講者遴選或培訓。

13. 您是否願意提供聯絡方式以便我們寄送活動資料或下次活動資訊?(選填)

在此題除了收集聯絡資訊欄位(如電子郵件、手機),務必加入明確的同意條款(如是否同意接收活動相關資訊、是否同意成為會員名單)。在台灣操作時請遵守個人資料保護法,並在使用目的與保存期間上提供明確說明,讓受訪者安心留資。

14. 您願意參與未來的志工或志願回饋(如擔任講座協助、提供案例等)嗎?

此題可設為多選(是/否/需更多資訊),若選「是」則跳出附加欄位供填寫可協助的項目(如會場協助、內容提供、宣傳幫忙)與可負擔的時段。把願意投入的受眾列為潛在志工與案例提供者,並建立專門的聯繫流程(如專屬信箱或志工經理人),以利後續召集與培訓。

設計與發送小提醒

  • 問卷要簡短:控制在 6–12 題為佳(視受眾而定),若要蒐集場次或講者細節,可用分流或階段問卷。
  • 時機要趁早:活動結束後立即發送能得到較新鮮的回應;但別忘了在 24–48 小時內再提醒一次以提高回收率。
  • 即時回饋更精準:對於單場次/講者,建議在場次結束後馬上發短問卷(1–3 題)。
  • 題型混合:量化題(評分、NPS)搭配 1–2 題開放式回饋,既好統計又能收集細節。
  • 尊重隱私:若收集聯絡資訊或追蹤同意,務必提供明確的同意選項與用途說明。

總結來說,好的活動後問卷能讓您明確知道哪些做法需要延續、哪些需要調整,並為下一次活動的規劃提供實際數據。若您想要針對講者、場次或特定族群設計更細緻的問卷,我可以協助把上述題目轉成實際量表和可直接導入活動系統的問卷格式。


優事資訊在台、港、澳累積百萬人次活動經驗,處理過各種大小型活動與複雜場務。我們也能協助把行動會展 App 與問卷結合,提升回收率與後續分析價值。如需協助,歡迎與我們的活動顧問聯繫。

相關文章